杂论

单词、短语的替换(作者、出题人经常干的事) 我却经常忘记的事

强调句 句型 介词 时态

段与段之间的关系(最好是每读一段就分析一段)(主旨段、支持段 正反例?)

具体 -> 概括 概括 -> 具体

长难句一定要去分析主语、造成的后果、包含了什么

从概括到具体(一般具体为关注点)

写作思路:从概括到具体、例证(一般为关注点)

单词也存在首尾呼应

每一段找主旨句

转折(but。。。):1.表强调

​ 2.表反对

主旨句回看

不同角色的对比(行为、表面):一般最不同的那个就是出题点

如何理解主题句和支持句的关系:

主题句为主

支持句也要看,支持手段只是为了让你更深理解(会作为选项迷惑学生)学会透过例子看主旨

支持手段:引用、数据、例子

对比:1.不同之处

​ 2.相同之处

类比

出题人更倾向于考新的(当新旧同时出现时)

今昔对比

看完第1段(总结)、第2段后,看第1段重要的事情在第2段中提到了几个,若没说完,则下一段极大可能就是另一个点

(猜测下一段主旨)

句子中可能存在暗示(作者的态度、倾向)(透过现象看本质)(词性的“好坏”)

段研究局限性

后一段的第一句有可能是上一段的总结(明示)

避免就题讲题(看根源)

文章首先出现带有“冲突”色彩的单词,带着“是什么冲突”问题往下读,寻找答案

段的关系: 立论 -> 驳论

(我可能脑子不太好,不能表达我想说的)

无法说清的思想:

16 text2中:

在乡村盖房 = 破坏农村

在乡村盖房 不是对城市存在偏见,反而是为了保护城市特点特色

出题人

1.拼凑

2.正话反说

3.将支持句作为选项之一进行迷惑

4.时间上的对比

5.正确选项中如果有删除单词或短语,但如果未影响到文章主旨,可忽略

6.替换词组

7.考研文章有些是出题人将外刊原文进行删减后作为考研题目

8.出题人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出题,但可能在同一句话出题

作者经常行为

替换词组

先赞成对方观点,然后提出质疑(引用科学报告。。。。),然后说不对,最后提出自己观点

自我总结

1.长难句分析太慢,经常忘记看主、所造成的结果、有什么、指的什么

2.自己真题解析式,找到原文进行参考思考(出题人删了什么、为什么删)

3.注意形容词、动词的情绪(关乎作者态度)

4.注意作者在举例时,句子中出现的,like、as well。。。。。